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山东淄博博山城投2023年债权计划

linbin123456 2023-07-10 214
山东淄博博山城投2023年债权计划摘要: 产品上新【山东淄博博山城投2023年债权计划】省国资参股平台上新首融博山公有+兴博城投双担保足额应收质押+城镇住宅用地抵押优质知识分享:通过两组四板钻孔灌注桩的静载荷试验,单桩极限...
产品上新
【山东淄博博山城投2023年债权计划】
省国资参股平台上新首融
博山公有+兴博城投双担保
足额应收质押+城镇住宅用地抵押

优质知识分享:

线形控制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而在线形控制中,合理确定每一阶段的立模标高又是其中的重点

    本文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谈谈对线形控制的一些看法

            一座桥梁的建成,总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施工过程,结构体系也将随着施工阶段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设计参数误差(如材料特性、截面特性、徐变系数等)、施工误差(如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测量误差以及结构分析模型误差等种种原因,它还受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实际施工中桥梁的线形与理想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不加以识别和调整,成桥之后的结构安全状态将难以保证

    而且,已施工梁段上一旦出现线形误差时,误差将永远存在,并导致成桥状态偏离理想状态

            一、测量        线形控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每个施工阶段的测量结果,分析测量数据,同时与模型预测值进行对比,从对比中找出差距,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合理预拱度

    每一阶段施工完毕,对结构模型实际的混凝土养护龄期、节段施工周期、混凝土实际的弹性模量、容重等参数进行修正,有关参数估计与修正的内容具体在以后的专题中讨论,这里从略

    参数修正之后,对结构模型再次进行计算,将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

    比较的主要内容包括浇筑混凝土前后的标高变化、张拉预应力钢筋前后的标高变化以及梁底、梁顶的标高值

    通过比较的结果,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测量数据本身包含着误差,因此对于测量数据的处理也显得比较关键

    对于一些明显错误的测点,在分析时应予以剔除

    由于施工过程中,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温度影响分为年温差与日照温差,其中年温差主要引起结构的纵向位移,通俗一点讲也就是热胀冷缩;而日照温差则主要引起梁体的竖向变形,这也是对线形控制影响较大的部分

    这种影响作用在夏天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夏天昼夜温差较大

    如果前后测量的温度变化较大,那么测量的结果中就会包含温差的影响,但是实际分析这种温差效应比较麻烦,一般要求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时,保持前后测量时间的温度接近

    在很多线控测量要求中,都要求关键施工阶段测量工作在0时至日出前进行,这样测量数据的精度更高,能够基本上消除日照温差的影响

    但是实际中能够这样做的估计很少

           二、预拱度设置        实际考虑到的荷载包含了结构恒载(包含梁体自重及二期恒载、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1/2静活载效应、挂篮变形等因素

    那么预拱度一般按照绝对预拱度方法进行设置,也即以最后一个施工阶段,一般为长期徐变阶段对应的结构变形为依据,将节点对应的变形反向,即得到计算预拱度

    考虑了计算预拱度之后,结合1/2静活载效应,以及挂篮变形,我们就可以确定最终的预拱度

    具体公式为:预拱度=计算预拱度+(-1/2静活载效应)+(-挂篮变形),其中,1/2静活载效应与挂篮变形均以向下为负

    求出预拱度之后,根据梁体设计标高,我们就可以确定最终的立模标高

    立模标高=设计标高+预拱度

     二、如何建立正确的施工监控模型 前言: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线形控制而言,建立正确的、合乎工程实际的有限元模型是整个监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模型的正确与否,对于预拱度的设置和计算都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这个专题主要讨论在线形控制中,如何建立正确的有限元模型的问题

            在进行线形监控之前,应该对监控桥梁的图纸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阅读,从中记录自己需要的信息,如结构相关参数等

    在对桥梁作出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接下来就要决定选用何种软件进行监控项目,目前监控软件常用的是桥梁博士、Midas、ANSYS等

    由于本专题仅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故讨论的范围也仅限于这种桥型

    对于这种桥型而言,若桥梁曲线半径较小,空间效应影响较大,建议采用Midas进行监控项目,因为Midas更适合对空间问题的分析;如果桥梁的空间效应影响比较小,则建议采用桥梁博士进行模型的建立

    也即,对于直线桥而言,可优先选用桥梁博士,建立平面模型即可

    一方面简化了建立模型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为后面计算机的求解节约了很多时间;而对于比较复杂,需要建立空间模型的桥梁而言,Midas无疑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桥博也可以建立空间模型

    对于ANSYS,由于其为通用软件的原因,在对桥梁进行施工监控的时候,还存在一些技术处理上比较棘手的问题,如以前在论坛讨论过的对于施工阶段的模拟、对于曲线预应力钢束的模拟、对于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模拟等等,这些问题使得ANSYS在PC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上存在诸多麻烦,因而应用并不广泛

            以上谈到了建立模型的软件选择问题,接下来以桥梁博士为例,具体谈一下如何建立施工监控有限元模型

    主要分为一下几部分: 一、合理划分全桥节点、单元

    一言以蔽之,就是根据分段施工桥梁的块段数,以及桥梁临时支承、支座等布置情况,划分单元及节点

    单元包括主梁单元、桥墩单元以及临时支承单元等类型

    在定义单元时,应注意单元性质中对于单元的具体规定

     二、正确输入预应力钢束

    预应力钢束的输入是整个模型建立过程中又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因为钢束信息输入量比较大,特别是在钢束数量较多的时候

    另外在输入钢束坐标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平弯等信息的输入

    另外,在输入每一根钢束的时候,还应该注意查看钢束在模型中的具体位置,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

    确保输入的每一根钢束都是准备无误的

     三、合理划分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定义和划分也是整个模型建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因为实际情况有时会产生变化,可能和设计图纸上给定的施工顺序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施工顺序,进行模型的建立

    一般施工阶段分为0号块的浇筑及张拉→安装挂篮→浇筑1号块→张拉1号块预应力→移动挂篮→浇筑2号块→张拉2号块预应力→…… 四、约束的模拟

    对于采用悬臂施工法建造的PC连续梁而言,首先将墩梁进行固结,即结构最初为T构状态

    此时,支座被临时锁定,而周围被临时支承约束

    一般建模的时候,仅仅通过约束考虑其影响或者通过建立实际的支承单元,两者得到的结果是不太一样的

    而对于临时支承与主梁的连接,一般采用刚臂模拟的方法进行

    其它施工阶段应根据实际约束的变化,体系的转换,对约束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合拢段施工的模拟

    合拢段施工是施工也是监控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如果两个单T构首先在中间进行合拢的话,那么结构体系将由单T结构转化为双悬臂结构状态

    对于双悬臂结构状态,因为张拉预应力将会引起较大的变形,这就对线形监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合拢段施工包含了很多施工工序,其中对于关键的施工工序应该进行模拟

    如浇筑合拢段混凝土之前需要进行的水箱配重、劲性骨架焊接及临时索的张拉等等,都应该考虑到模型中去

     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模型作出调整

    调整的内容包括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单元的加载龄期、每一施工阶段实际的施工周期等等

     总之,施工监控是一个施工→测量→识别→修正→预测→施工的过程

    施工监控应能确保施工的安全以及线形满足要求

     三:施工控制中各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现阶段施工控制中桥梁结构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正装计算法(forward analysis)、倒装计算法(back analysis)以及无应力状态计算法(zero-stress status analysis)

    这里将这三种方法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下这三种方法的特点以及实际中大家是怎样选择的

     一、正装计算法 正装计算法严格按照施工阶段来进行模拟

    随着施工阶段的进一步推进,结构型式、边界条件以及荷载等情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前期结构将会发生收缩徐变、挠度等的变化

    因此,后期结构的计算需要基于前期结构的状态来进行

    所以正装计算的特点在于能够很好地模拟实际的施工过程,能够得到每个施工阶段对应的内力、变形

    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考虑与结构形成过程有关的因素,如结构的非线性问题以及混凝土的收缩徐变问题

    所以,一般我们在进行施工监控之前,总是首先通过正装计算,来了解桥梁结构在各个阶段的内力和变形情况

     二、倒装计算法 倒装分析法最早是由前联邦德国的桥梁大师F.Leonhardt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简单一点说,也就是从竣工后的设计理想状态出发,按照与施工顺序相反的倒拆顺序,计算出理想施工条件下各个施工阶段的结构理想状态

    倒装计算的目的,也就是获得桥梁在各个施工阶段理想的安装位置和理想的受力状态

    因为我们看到的设计图纸,只是给出了最终成桥状态的设计线形和设计标高,而桥梁结构各中间状态的标高并没有明确给出

     三、无应力状态计算法 无应力状态计算法是以桥梁结构各构件的无应力长度和曲率不变为基础,将桥梁结构的成桥状态和施工各阶段的中间状态联系起来

    这种方法目前在大跨度拱桥、斜拉桥以及悬索桥上

    中铁大桥局根据自己施工大跨桥梁的经验,由教授级高工秦顺全编写的《无应力状态法理论与实践》,对该方法有详细的介绍

     四、正装计算法和倒装计算法的比较 正装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严格按照实际的施工步骤进行分析,使控制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合理性;而倒装计算法还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即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计算问题、初始状态的确定问题

    因为收缩徐变对于施工控制而言,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收缩徐变属于时变非线性的内容,其计算只能按照时间顺序的正方向进行

    而倒拆法虽然能够倒拆结构,却无法倒拆时间,因此原则上来讲,倒拆法是无法正常进行收缩徐变的计算的

    这也给施工监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了应用倒拆法,必须要相应地做一些处理才行

     根据我进行的几座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监控,一般都是采用正装计算法对各个施工阶段进行分析,获得施工阶段的理想状态,以此为依据来进行线形控制

     四:如何考虑日照温差效应 前言:在PC连续梁桥线形监控的过程中,日照温差效应对于连续梁线形的控制会有较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日照温差较大的夏天更为显著

    如何过滤掉这种温差影响,是现场线形监控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该专题主要讨论当前对于温差效应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一:固定时间观测法 根据大量的测量数据,如果每次的测量工作都安排在清晨5:30-7:00这段时间,那么温差效应对挠度基本上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因为在该时间段内,悬臂箱梁正好处于夜晚温度降低上挠变形停止和白天温度上升下挠变形开始之前,是悬臂箱梁温度-挠度变形的相对稳定时段

    所以在这一阶段进行立模标高的放样,浇筑混凝土之后、张拉预应力之后的测量,可以不用考虑温差的影响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的不足在于,必须固定测量时刻在上述规定范围,对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有所影响

    如果现场条件允许,可以优先考虑该方法

     处理方法二:温度效应拟合法 将梁体所处的温度场分为上部场、下部场和内部场,对三场中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及大气温度进行24h连续观测,可以获得一天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以及大气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分析,箱梁因为日照温差引起的挠度变化主要是由上述三块环境温度的温差决定,且以顶板顶面温度为主

    理论上讲,挠度与温度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种关系通过一个线性函数或者是多项式函数进行拟合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在梁体内预埋温度传感器来采集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拟合出来的挠度-温度函数,那么,在进行测量时,根据记录的梁体温度,就可以得出相应的温度挠度值,然后再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不过,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

    首先,温度采集的数据量大,温度-挠度模拟困难

    由于每个悬臂梁段长度的不一致,因此,在进行拟合时,必须针对每一段不同长度的梁段分别进行拟合,得出在一定长度下的对应特定温度场的温度挠度情况

    其次,需要在每个梁段预埋温度传感器,必然增加施工线形监控的成本,估计业主也不会同意你这么做,呵呵,因为是他花钱

    除非是做科研,这种方法在施工现场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易实现的

    但不失为一个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三:相对坐标法 选择施工的第i段前端点作为相对坐标系的原点,此坐标是相对移动的,此坐标系中的第i+1段坐标是固定不变的,可据此进行第i+1段立模或确定第i+1段节段标高

    在悬臂端第i段施工完成后,选择一天中的合适时间(一般在日出前)准确测量出第i段的标高控制点高程;在进行第i+1段节段立模、确定第i+1段标高或进行随机检测时,先测量出第i节段标高控制点标高

    这一方法是基于相邻梁段温度效应影响接近这一结论得出的,也就是说,在确定第i+1梁段的温度效应时,可以参考第i梁段的温度效应进行,因为梁段长度一般不是很长

     处理方法四:相对立模标高法 原理:由于主梁每个节段长度较短,故在不同温度场下主梁前端前后两个节段的标高差可以认为保持不变

    在进行第i+1段立模标高放样时,认为在设计温度下(可以认为是在清晨5:30~7:00这一范围内的温度,因为这一范围温度对梁段挠度变化没有影响,这也是与模型中不考虑温度效应对挠度的影响一致的)第i+1段前端标高理论值 (不包含第i+1段挂篮变形预测值 )与第i段前端在张拉完预应力、挂篮已前移后实测标高 之差等于在实际温度下这两个节段前端节点的标高差

    也就是说,对于即将立模的第i+1梁段而言,其节段前后节点(后节点相当于第i梁段的前端节点)的相对标高差在不同的温度场下应该是相同的(虽然其对应节点的绝对标高会不相同),也即在不同温度场下,近似认为前后节点标高发生了同样的变化

    那么,在立模时,只需先测出前一节段的实际标高,再叠加设计温度场下前后两个节段的标高差,即可得到考虑温度影响效应的主梁立模标高

    而对于浇筑后、张拉后的情况,该方法要求在清晨进行,一般这也是能够做到的

    因为浇筑后混凝土存在一个养护期,那么就可以在浇筑后的第二天清晨进行测量;而张拉之后、需要走挂篮、绑钢筋,也可以安排出清晨的时间来进行测量

     以上提到的四种处理温度效应的方法,基本上涵盖了目前施工线形控制中的情况

    望为大家借鉴! 五: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估计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线形控制专题二: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估计 前言:在桥梁施工控制的前期计算中,我们所选取的结构参数一般是规范上的规定值或者是国内外工程的经验值

    但是每一座桥梁特别是大跨度桥梁而言,这些参数与规范值肯定存在一定的差距

    那么如何对结构参数进行识别,使结构参数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是我们这个专题所要讨论的问题

            参数估计问题实际上就是数学上的最优估计问题,这在我们本科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时已经涉及到了

    进行最优估计,必须确定估计准则,也即你的估计要达到的某个目标或者要求

    在目前分段施工桥梁的控制过程中,结构参数估计主要采用线性方差最小准则和最小二乘准则

            前一种准则代表性的方法是卡尔曼参数估计法(Kalman Filtering Method for Parameters Estimation),这种方法最先应用于航空、机械领域,到后来才被引入到土木工程领域

    我国首次使用卡尔曼滤波法是在1983年,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的林元培将其应用于斜拉桥的施工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这种应用还未涉及对结构参数的估计

    卡尔曼参数估计法对于线性系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而对于非线性系统而言,通过使用泰勒级数展开等方法也可以加以利用,因此,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应该是以后桥梁结构参数估计方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后一种准则的代表性方法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在桥梁施工控制中的发展最早是由日本的工程师N.Fujisaw应用于斜拉桥索力的控制

    而在我们的应用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

    最小二乘法在连续梁、斜拉桥等各种桥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对于最小二乘法的详细介绍从略

    可以参考高等数学或者施工控制方面的书籍

    这里 给大家推荐两本,一是徐君兰教授的《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另一本是向中富教授的《桥梁施工控制技术》

    里面对于最小二乘法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经过多方案比较,采用了改线绕 开滑坡体的方案,处理结果较理想

     关键词:道路工程;A6标滑坡;处治方案;比较;改线 0  前  言 三清山环山公路A6合同段的K1+900-K3+840路段,为翻越垭口后又遇深谷的地形起伏地带

    垭口(标高432.131m)至谷底(标高313.541m)水平距离不到700m,但相对高差却有118.59m,平均地面纵坡达17%,要使路线达标,就要从展线、深挖或高架桥通过三个方案中选择

    原设计经过多种方案比较,考虑地形、地质、工程经济等因素后,选定了设置两个连续回头曲线的展线方案

    但是在施工前夕有关专家却认为该路段原设计线形较差,回头弯上、下线位平面距离过近,会造成路基病害隐患,建议要对该段进行优化设计

    为此,业主对该路段另行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了优化设计,选用了哑口深挖(最大挖深23 m),高架桥(桥面至谷底高差大于50m)跨谷的方案

    达到了取消两个连续回头曲线,缩短744.246m路线长度的目的

    但是,2004年春,大滑坡发生了,事后我们经过现场勘察,采取了以下处理方法

     1  工程地质情况 K1+900-K2+100为垭口挖方路段,位于三清山主峰南侧,地处北东向复式背斜构造多级坡积最下层,属正断层古滑坡堆积垭口(见图1所示)

    垭口海拔高程432.131m,而三清山主峰玉京峰海拔高程为1816.9m,相对高差1385m

    所以坡积层较厚

    加上古滑坡多级坡积物又为碎石土,比较松散,加上植被发育,地下水源丰富,此外垭口挖方边坡又是与岩层倾向同坡的顺向坡,倾角接近45°,下卧层又是强风化板岩,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坡脚临空,上部失稳,滑坡也就不可避免了

     2  病害的描述 2003年6月开始,A6标段按照优化设计方案, 挖方边坡1:0.75,每高8m设一个宽3m的台阶施工, 到年底路基基本成型

    但是,在2004年3月以后降       雨集中,且路基左侧开挖坡口100m范围内基本上是水田,积聚雨水,并大量渗入滑坡体,体积不断膨胀,终于在2004年4月路基通车2个月后,产生了大面积滑坡,受滑坡体牵移,离坡顶100m以外的山坡坡面都产生了开裂,裂缝最大张开近1m,并向两边扩散,离坡顶50m的三幢房子也产生错位,已经无法住人

    垭口地段新开深23m的路堑,全部被整体向下滑移的约10万m3滑坡体重新堆积

    路基右侧因属正断层上盘,为逆向坡,所以除少量崩塌外,边坡稳定

    本次大型滑坡,不但造成该段路基堵塞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沿线自然生态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必须进行整治

     3  原因分析 该段进行优化设计以后,最大挖深达23m,切断了稳定古滑坡体的坡脚支撑,加大了顺向坡坡积层的下滑力

    由于上半年赣东北降雨偏多且集中,径流在坡面形成时间相对较长,易渗入坡体,加上该段坡顶上基本是水田地段,给积水创造了有利条件,坡体吸收较多的水分导致坡体严重增重,加上下卧层板岩接近开挖底面,倾角又属不 (下转第27页) 稳定倾角,坡积物孔隙大,水分易渗透,下滑力加大,滑动面受水的作用,互相之间粘结力减小,支撑体又因开挖而被临空,从而导致大面积滑坡

     4  处治方案 4.1处治方案一 绕开原优化设计线,将从原设计线JD6由左偏改为右偏,沿着原优化设计线右侧山坡的背面山坡进行展线,此方案绕开了滑坡体,路线增长,纵坡平缓,可以降低前面仙人潭大桥的建筑高度,但线型较差,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开僻新线对周边环境破坏较大,社会影响不好

     4.2处治方案二 在原优化设计方案基础上,清理滑坡塌方的全部土石方,并对塌方边坡进行重新设计,按比例1:1.5,每高8m一个台阶进行施工

    但这个方案工作量较大,清理塌方大概就要有10万m3左右,然后进行边坡整治也需要10万m3左右,而且在清理整治边坡时,由于地下水较丰富,水源难以截断,处理时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滑坡,而且弃方量大,需增加弃土场,弃土场还须做适量的防护工程,以防止水土流失

    本方案造价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但处理彻底,从长远看可确保路基安全

     4.3处治方案三 保持原有平纵线形不变,从K1+800-K2+100设一个长300m的明洞,并回填覆盖,这个方案的优 势保持了原有平纵线形好的特点,边坡滑坡对路 基无影响,缺点是造价太高,2万元/m,共需600 万元,而且施工周期长、难度大

     4.4处治方案四 由于路基右侧边坡地质情况良好,为正断层上盘的逆向坡强风化板岩岩体,边坡稳定,而且右侧边坡排水情况较好,因此将原优化设计的JD6沿着JD5-JD6的方向延长20m,将原优化设计的路 线向右移动15-18m,对滑坡地段K1+800-K2+100的设计标高提高8m左右,使路基完全处于稳定的地质上,提高设计标高,使左侧滑坡对新路基不会产生影响,并且利用了原有路基范围,对周边环境破坏较小,保护了绿色森林

    采用这种方案,造价低,挖方只有5.6万m3,填方5.1万m3,填挖基本平衡,施工周期短,施工简单

    唯一缺点是线形虽然能够达到技术标准,但却采用了一些极限指标

     4.5方案确定 经过以上几个方案的比较,只有方案四工程量最小,工期较短,施工简单,路基稳定,缺点是线形较差,最后业主决定采用方案四

    依此方案施工后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得到了保证

     5  结  语 在山区公路进行路线优化设计时,首先应认真分析原设计意图,不能一味追求提高线形标准,特别是旅游风景区的路线设计更应如此

     在选择路基病害防治措施前,应重视地质选线、环保选线原则,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要详细调查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方可确定实施方案

    山东淄博博山城投2023年债权计划

山东淄博博山城投2023年债权计划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henmj.com/post/45671.html发布于 2023-07-1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