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新闻资讯:
容易开裂等因素而产生大量的裂缝一般的裂缝对结构的使用并无大的危害,可允许其存在;但有些裂缝在车辆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严重时甚至发生桥垮人亡的安全事故
为此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桥梁工作经验,通过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设计、施工、使用时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达到防范于未然的作用,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前言:桥梁结构混凝土因其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可浇筑成各种形状,并且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成为当今世界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最主要的缺点是抗拉能力差,容易产生裂缝
为此,分析水泥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和产生原因,在施工中找出控制裂缝的可行办法,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混凝土桥梁裂缝种类、成因 实际上,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而繁多,甚至多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
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一、荷载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1、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1)设计计算阶段,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
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断面不足;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
(2)施工阶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3)使用阶段,超过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
2、 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1)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
(2)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
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
在长跨预应力连续梁中,经常在跨内根据截面内力需要截断钢束,设置锚头,而在锚固断面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裂缝
因此,若处理不当,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受力钢筋截断处容易出现裂缝
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
次应力裂缝多属张拉、劈裂、剪切性质
次应力裂缝也是由荷载引起,仅是按常规一般不计算,但随着现代计算手段的不断完善,次应力裂缝也是可以做到合理验算的
例如现在对预应力、徐变等产生的二次应力,不少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均可正确计算,但在40年前却比较困难
在设计上,应注意避免结构突变,当不能回避时,应做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圆角,突变处做成渐变过渡,同时加强构造配筋,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对于较大孔洞有条件时可在周边设置护边角钢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
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
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
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
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
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
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 1、日照
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
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
日照和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
2、骤然降温
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
日照和骤然降温内力计算时可采用设计规范或参考实桥资料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不考虑折减
3、水化热
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
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限制水泥单位用量,减少骨料入模温度,降低内外温差,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4、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三、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
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1、 混凝土收缩的种类: (1)塑性收缩
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
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
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
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2)缩水收缩(干缩)
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
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缩水收缩
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3)自生收缩
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矿渣水泥混凝土与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4)炭化收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
炭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炭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
2、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没有任何规律
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 (1) 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
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高,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矾土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低
另外水泥标号越低、单位体积用量越大、磨细度越大,则混凝土收缩越大,且发生收缩时间越长
例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时经常采用强行增加水泥用量的做法,结果收缩应力明显加大
(2)骨料品种
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长石等吸水率较小、收缩性较低;而砂岩、板岩、角闪岩等吸水率较大、收缩性较高
另外骨料粒径大收缩小,含水量大收缩越大
(3)水灰比
用水量越大,水灰比越高,混凝土收缩越大
(4)外掺剂
外掺剂保水性越好,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5)养护方法
良好的养护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获得较高的混凝土强度
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蒸汽养护方式比自然养护方式混凝土收缩要小
(6)外界环境
大气中湿度小、空气干燥、温度高、风速大,则混凝土水分蒸发快,混凝土收缩越快
(7)振捣方式及时间
机械振捣方式比手工捣固方式混凝土收缩性要小
振捣时间应根据机械性能决定,一般以5~15s/次为宜
时间太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上层易发生收缩裂缝
对于温度和收缩引起的裂缝,增配构造钢筋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结构
构造上配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钢筋、小间距布置,全截面构造配筋率不宜低于0.3%,一般可采用0.3%~0.5%
四、 基础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发生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
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 1、地质勘察精度不高、试验资料不准 在没有充分地质勘察的情况就开始进行设计、施工,这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若地基下沉就可能使梁体混凝土产生裂缝
2、地基地质差异太大 建造在山区沟谷的桥梁,河沟处的地质与山坡处变化较大,河沟中甚至存在软弱地基,地基土由于不同压缩性引起不均匀沉降
3、结构荷载差异太大 在地质情况比较一致条件下,各部分基础荷载差异太大时,有可能引起不均匀沉降,例如高填土箱形涵洞中部比两边的荷载要大,中部的沉降就要比两边大,箱涵可能开裂
4、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大 同一联桥梁中,混合使用不同基础如扩大基础和桩基础,或同时采用桩基础但桩径或桩长差别大时,或同时采用扩大基础但基底标高差异大时,也可能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
5、 原桥加宽改造 在原有桥梁的一侧或两侧加宽桥梁时,由于新旧桥梁结合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好很容易产生纵向裂缝
6、 地基冻胀 在低于零度的条件下含水率较高的地基土因冰冻膨胀;一旦温度回升,冻土融化,地基下沉
因此地基的冰冻或融化均可造成不均匀沉降
7、桥梁基础置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
8、桥梁建成以后,原有地基条件变化
五、 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质量较差或保护层厚度不足,混凝土保护层受二氧化碳侵蚀炭化至钢筋表面,使钢筋周围混凝土碱度降低,或由于氯化物介入,钢筋周围氯离子含量较高,均可引起钢筋表面氧化膜破坏,钢筋中铁离子与侵入到混凝土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锈蚀反应,其锈蚀物氢氧化铁体积比原来增长约2~4倍,从而对周围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剥离,沿钢筋纵向产生裂缝,并有锈迹渗到混凝土表面
由于锈蚀,使得钢筋有效断面面积减小,钢筋与混凝土握裹力削弱,结构承载力下降,并将诱发其它形式的裂缝,加剧钢筋锈蚀,导致结构破坏
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
六、 冻胀引起的裂缝 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结冰温度在-78度以下)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
尤其是混凝土初 凝时受冻最严重,成龄后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50%
冬季施工时对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
七、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进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
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的原因而异,比较典型常见的有: 1、 混凝土保护层过厚,或乱踩已绑扎好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保护层加厚,导致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力钢筋垂直方向的裂缝
2、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点
3、 混凝土浇筑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既塑性收缩裂缝
4、 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5、 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6、 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或因其它原因加大了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凝结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体积上出现不规则裂缝
7、 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接头部位处理不好,易在新旧混凝土和施工缝之间出现裂缝
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浇混凝土因停电、下雨等原因未能在前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间的水平裂缝;采用分段现浇时,先浇混凝土接触面凿毛、清洗不好,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或后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缝
8、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9、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10、 施工前对支架压实不足或支架刚度不足,浇筑混凝土后支架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11、安装顺序不正确,对产生的后果认识不足,导致产生裂缝
如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满堂支架现浇施工时,钢筋混凝土墙式护栏若与主梁同时浇筑,拆架后墙式护栏往往产生裂缝;拆架后再浇筑护栏,则裂缝不易出现
14、 施工质量控制差
任意套用混凝土配合比,水、砂石、水泥材料计量不准,结果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和其他性能(和易性、密实度)下降,导致结构开裂
经过车辆荷载反复作用桥面铺装损坏,桥面板因单板受力进而因引起多处裂缝
结束语 每座混凝土桥梁从建成到使用,都牵涉到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等各个方方面面
由以上分析可知,设计疏漏、施工质量低劣、监理不力,均可能使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
因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
桥梁在使用过程中,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全面管理
进一步加强桥梁的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2】 JTJ 073――96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3】 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检查铺砌或铺粘面部位有无水、暖、电等工种的预理件,是否影响施工
并要检查板块的规格、尺寸、颜色、边角缺陷等,将板块分类码放
准备工序包括: 1)基层处理: 板块地面铺砌前,应先挂线检查并掌握地面垫层的平整度,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清扫基层并用水刷净
铺筑前提前10h浇水湿润基层表面
2)找规矩: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平面标高位置
一般水泥砂浆结合层厚 度应控制在10—15mm,砂结合层厚度为20-30mm
将确定好的地面标高位置线弹在控制桩上
根据板块的规格尺寸挂线找中,即将人行道分段(8~10m)拉十字线
分块布置要以十字线对称,将拉出的标准线固定控制桩上
3)试拼: 根据标准线确定铺砌顺序和标准块位置
在选定的位置上,对每个段落的板块,应按图案、颜色、纹理试拼
试拼后按酚方向编号排列,然后按编号码放整齐
4)试排: 在分段段落的两个垂直方向,按标准线铺两条干砂,其宽度大于板块
根据设计图要求把板块排好,以便检查板块之间的缝隙 (板块间的缝隙如设计无规定,通常大理石、花岗岩不大于1mm,水磨石和水泥花砖不大于2mm,预制混凝土板块不应大于6mm),核对板块与其他构筑物的相对位置,确定找平层砂浆的厚度
3、 施工方法 1)板块浸水: 预制烧结砖板块是多孔材料,又因为结合层砂浆一般在10-15mm,如使用干燥板块,则铺粘后水分很快被板块吸收,造成结合层砂浆脱水而影响砂浆凝结硬化,影响砂浆与基层、砂浆与板块的粘结质量,所以施工前应将板块浸水湿润
花岗岩板块洒水湿润
铺砌时,以背面内湿面干为宜
2)摊铺砂浆找平层(结合层): 铺砌石板块的地面,不仅要求有较好的平整度,而且不得空鼓和产生裂缝
为此要求找平层使用1:2(体积比)的干硬性水泥砂浆,铺设时的稠度(以标准圆锥体沉人度)为2.5-3.5cm,即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为了保证粘结效果,基层表面湿润后,还要刷以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并随刷随铺板块
摊铺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时,摊铺砂浆长度应在1m以上,宽度要超出平板宽度20—30mm,摊铺砂浆厚度为10—15mm
地面虚铺的砂浆应比地面标高线高出3—5mm,砂浆铺抹后用大杠刮平、拍实,用木抹子找平,再在结合层上贴铺石板块
贴铺石板块前,应在找平层上均匀地撒一层干水泥面粉,并用刷子蘸水弹一遍,同时在板块背面刷水,再将板块正式镶铺于地面上
3)对缝: 正式镶铺时,板块要四角同时平稳下落,对准纵横缝后,用橡皮锤轻敲振实,并用水平尺找平
对缝时要根据拉出的对缝控制线进行,并要注意板块的规格尺寸一致,板块规格长宽度误差应在1mm之内
对于大于此误差的板块应拣出后分尺寸码放
4)灌缝: 对于无镶条的板块地面,应在24h以后进行灌缝处理
灌缝时用浆壶将毗泥浆或1:1稀水泥砂浆(水泥:细.砂)灌人缝内三分之二高低,并用小木条把流出的水泥浆向缝隙内刮抹,灌缝面层上溢出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在凝结前予以消除,再用与板面相同颜色的水泥浆把缝擦满
待缝内的水泥凝结后,再将面层清洗干净,并在3天内禁止上人走动或搬运物品
4、注意事项 1)铺贴前将板材进行试拼,对花、对色、编号,以入铺设出的地面花色一致
2)石材必须浸水阴干
以免影响其凝结硬化,发生空鼓、起壳等问题
3)铺贴完成后,2~3天内不得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