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四川成都简阳两湖一山2023年债权资产项目

linbin123456 2023-11-19 112
四川成都简阳两湖一山2023年债权资产项目摘要: 四川成都简阳两湖一山2023年债权资产项目产品规模:2个亿(每期5000万元)产品期限:12个月/24个月起息日期:每个工作日起息,周五成立季度付息:3月20日、6月20日9月20...
微信号:1832117795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四川成都简阳两湖一山2023年债权资产项目
产品规模:2个亿(每期5000万元)产品期限:12个月/24个月起息日期:每个工作日起息,周五成立季度付息: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12月20日

优质知识分享:

桥梁长度约占路线总长度的10~20%,投资额约占总投资的15%~35%,桥梁工程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合理控制桥梁规模,优化桥梁设计方案,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高速公路使用功能非常重要

    现根据笔者多年从事高速公路桥梁设计的经验教训,谈一点体会

     一、 桥位选择 江苏省的地形、地貌除少数地区为低山丘陵外,基本以平原微丘为主,水网密布,排灌沟渠纵横交错,农田水利事业十分发达

     江苏省高速公路桥梁桥位选择一般都服从于路线要求

    除单孔跨径属大桥、特大桥外,其余均属中、小桥梁或中、小跨径桥梁组成的长桥、特长桥

    因此桥位选择必须要同路线设计者共同研究,既满足路线要求又符合桥位选址原则: 1. 跨越通航河流及流量较大的排灌河流时,应选择在河床稳定、航道顺直、水流条件良好的平顺河段

     2. 桥址应离开航道弯道、汇流口或港区以及其他跨河建筑物适当距离,并尽量减少新建桥梁对原有河道通航、排灌以及原有构造物功能的影响

     3. 桥墩应尽可能与水流方向或被交叉道路方向一致,条件不允许时,尽量减小两方向的交角

     4. 桥址宜选择在被交叉道路填土高度较低处(或挖方路段),以缩短桥梁长度、方便桥孔布置

     5. 桥址宜尽量避开有卡斯特地质条件(岩溶)的地层

     二、 总体设计 1. 主线桥宜按分为上、下行两座桥,桥梁应与路基同宽

     2. 被交叉道路、航道的等级需经相关部门书面认可;灌溉、排涝河道应尽量减少水中结构,以免阻水、影响水流

    跨河、跨路或跨越其它重要构造物的桥梁桥型方案需报水利、交通或其他相关主管部门书面认可,并以此作为设计的依据

     3. 上跨高等级公路、航道或交通量较大的现有公路时,桥型结构和施工方案对被交叉公路、航道的影响应尽量降低

     4. 城市附近桥梁、立交桥尤其是上跨主线及高等级公路的桥梁应充分注重桥型美观要求

     5. 与被交叉道路、河流交角较大的桥梁、上下行两幅宜错开反对称布孔,以利减小主孔跨径,降低梁高,缩短桥梁总长

     6. 桥上纵坡一般应服从路线要求,但桥上一般情况下不设凹形竖曲线

    当桥梁位于平曲线上时,可按弯桥设计,条件许可时亦可按直线或折线布设,而把护栏按曲线布设

     7. 上跨主线的支线公路桥,其车道宽度和荷载标准,应根据其支线等级,执行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规定,位于城镇附近,宜按《城市设计规范》执行

    双车道桥面宽以不小于7m为宜,桥上纵坡一般不宜大于4%,位于城镇附近非机动车辆较多时其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应超过200m

    为缩短桥长,竖曲线半径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相应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桥上不设人行道,但可根据需要增加桥面宽度及安全设施

    位于主线上方的桥孔设防落物网,以免桥上杂物掉落到高速公路上

    桥上及接线(填土高度3米以上部分)需设防撞护墙(栏)

     8. 在平原区段,拖拉机道和人行道不宜采用上跨高速公路方式

    丘陵山区段,拖拉机道和人行道上跨还是下穿,应结合地形等条件选定

     9. 与铁路交叉,采用上跨或下穿应做技术经济比较

     主线上跨铁路的跨线桥应满足铁路净空限界的要求,应保证铁路通视条件良好、列车行驶安全,并应得到铁路部门的书面认可

    主线下穿铁路则除满足本公路净空标准外,还应慎重考虑地下水的处理和地表水排泄,以确保高速公路路基稳定和正常使用

     10. 跨越主线的立交桥(梁板式桥)宜采用四跨或四跨以上的布孔方案,即分别在中央分隔带和路基两则布设桥墩,边沟外侧布置边墩或桥台,以保证高速公路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中央分隔带上桥墩结构型式必须要结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11. 跨越水面较宽的河沟渠的中桥,宜布设三孔以上的多孔桥,即中孔跨河沟,边孔兼作通道,避免在河中心位置设墩

     12. 跨越航道的桥下净空,必须遵照执行国标、交通部及省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

     13. 跨越现有或已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公路、城市道路和农村道路的桥梁,其桥下净空执行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规定,见下表: 被交叉道路类别 高速公路 备注 上跨 下穿 净高(m) 净宽(m) 净高(m) 净宽(m) 铁路 6.55 5.0 6.55m系电气化铁路净高 高速、一、二级公路 5.0 三、四级公路 4.5 汽车道 3.5 6.0 7.0 主线下穿指汽车道桥面净宽 拖拉机道 2.7 4.0 4.2 主线下穿指拖拉机道桥面净宽 人行道 2.2 4.0 2.5 主线下穿指人行天桥桥面净宽 l 上跨主线的汽车桥桥面宽度低于7.0m的宜按7.0m设计,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机耕通道应结合区域内农用机械使用情况适当提高净高标准

     l 以上表列值为目前修建标准

     14. 桥梁设计所采用的设计洪水位、设计最高灌、排水位,设计最高、最低通航水位等应收集多年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所得,或采用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数据,但需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书面认可

     15. 大、中桥外侧采用钢筋砼组合式护栏,内侧(中央分隔带)采用波形梁护栏

    小桥与路线防撞设施一并考虑,采用波形梁护栏

    桥梁应在中央分隔带预留有关通信、电力等管道及防眩设施的位置

     16. 上跨主线的立交桥桥面排水,应将桥面上的雨水引入桥梁两侧路基,集中由主线边沟排出,不应从桥面泄水孔直接下排到高速公路路面上,以免污染主线和桥墩台

     17. 桥梁桥头应设水簸箕,或利用人行踏步兼作排水通道

     18. 跨越主线的乡村汽车道桥,其荷载标准可采用汽车-10级

     19. 为降低桥梁规模,需将乡村通道适当归并、改移,条件允许时可考虑将原有道路适当下挖

     20. 路桥分界处填土高度一般应结合地质情况、桥头工后沉降要求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高速公路主线桥梁一般按工后沉降10cm控制,支线道路按30cm控制

     21. 对于桥面排水、桥头排水防护、河道整治等,应与有关专业协调配合好,做到设计方案合理,考虑周到细致

     22. 桥头高填土与软土段,除设置桥头搭板外,对填料及压实度应提出具体要求,与道路专业人员共同落实处理方案与施工要求,确保桥头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三、 桥型方案 1. 桥梁(含立交桥)桥型选择,应根据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材料来源、地质、施工方式,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综合考虑

    除需采用特殊结构另行设计外,应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施工工业化

    一般按线路分段,选定合适地点设立大型预制场,桥梁上部结构分类集中预制,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造价

    支线上跨桥梁、重要工点桥梁和位于城镇附近的桥梁,应注重桥梁造型设计,同时与桥位处景观相协调

     2. 中、小跨径桥梁宜采用简支钢筋砼或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桥面连续结构;大桥宜采用连续结构,如现浇的钢筋砼连续梁、预应力砼连续梁、预应力砼连续刚构等结构等

     3. 除采用前述钢筋砼和预应力砼结构外,针对各工点的地形、地貌、地质及使用要求做多种结构比选并择优选用

     4. 上部结构断面可根据美观要求选择

     5. 桥梁基础一般采用桩基础,持力层埋深较浅时可采用扩大基础

    桥墩可采用排架式、柱式、框架式、变截面实体花瓶式、Y型实体式、薄壁实体式、空箱式等形式,桥台可采用柱式、肋板式、埋置式、U型重力式等形式

     6. 初步设计阶段凡大桥、复杂中桥和特殊立交桥应做桥型方案比较,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桥型方案的工程量、技术要求、施工难度、工期、工程造价、以及美观效果,经比选后提出推荐桥型方案

     7. 结合不同的地质条件,综合上下部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作同一种桥型不同跨径组成的比较

    一般地质条件下,小跨径的16m~20m的现浇钢筋砼箱梁,或空心板结构

    20~25m的组合箱梁较为经济;软土较厚、地质条件较差时,或下部为支承结构时,较大跨径的组合箱梁较为优越,如30m、35m

     8. 对不同的地质条件,结合下部结构受力情况,对下部基础作不同桩径的单桩、群桩比选,确定最合理的基础方案

     9. 桥台结构型式可选用桩柱式、肋板式,设计时应结合台后填土高度,地质条件及工期要求综合确定

    对于先填土后钻孔的桥台在填土高度在6m以下可采用桩柱式,6m以上采用肋板式,在工期较紧需先钻孔后填筑台后路基时,填土高度在4.5m~5.0m以上须采用肋板式桥台

     10. 对于丘陵谷地的桥梁,必须根据相应的流量、流速计算冲刷,并考虑漂浮物对桥梁的影响

     11. 水中桥墩系梁宜放在常水位以下(可为五年一遇水位)

     12. 互通式立交内的桥梁,桥梁设计必须同有关路线人员协作完成

     四、 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1. 跨越等级公路、航道等控制位置的桥梁应尽量压缩以达到降低建筑高度,缩短桥长; 2. 跨径22m以上现浇箱梁宜采用预应力砼结构

     3. 箱梁结构需考虑剪力滞效应,支座处翼板设加密钢筋,防止裂缝产生;箱梁翼板根部厚度不宜小于翼板长度的1/5~1/6;钢筋砼的翼板长度宜控制在2.0m左右为宜;设伸缩缝处的桥面板横向钢筋应根据计算加强

     4. 钢筋砼结构宜采用30#砼,尽量少采用40#的砼,预应力砼桥宜采用50#砼

     5. 防撞护墙应在桥墩处设置断缝,以防止裂缝产生

     6. 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沥青摊铺时的施工荷载(施工车辆、高温等),以防梁体产生裂缝

     7. 预应力结构计算主拉应力≯0.5 ,正应力宜有大于1.0Mpa的压应力储备

     8. 现浇箱梁桥面宜设置调平层,以便沥青摊铺

     9. 桥头搭板斜度≥20°时,采用分块梯形搭板;斜度20°时,用整块梯形搭板

     10. 嵌岩桩嵌岩深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并不低于1.0m,基底2倍直径范围内螺旋筋要加密

    嵌岩桩嵌入新鲜岩层的深度根据计算确定,最小不宜低于1.0m

     11. 桩基清孔后沉淀层厚度摩擦桩≤0.2倍桩径,支承桩≤5cm

     12. 错孔布置的桥梁上部结构宜做成等截面型式,以保证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13. 桥墩较矮时,不宜做成薄壁式桥墩

     14. 调平层应根据桥梁跨径综合考虑,一般不宜小于6cm,以防止由于砼层太薄而产生开了开裂、剥落现象

     15. 支座垫层高度不宜小于5cm,以便于砂浆垫石的浇筑和支座安装

    支座反力较大时,砂浆垫石内设钢筋网片

     16. 支座型式应考虑其耐久性和可更换性

    桥梁支座的采用:一般情况下,钢筋砼连续箱梁和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采用盆式支座,部分预应力砼组合箱梁采用球冠支座;钢筋砼或预应力砼板梁采用球冠支座,亦可根据支座荷载、桥梁纵、横坡度、上部结构的伸缩变形,选用板式橡胶支座和圆板式橡胶支座

    斜、弯桥支座布置应考虑上部结构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变位

     17. 现浇当顶板表面的混凝土调平层,宜与梁体分别浇筑,或在支点处对调平层作切缝处理,以防箱梁在落架后,在支点负弯距的作用下,调平层出现横桥向裂缝

     18. 所有预应力箱梁的纵向主索,都应配置腹板弯起索,以克服剪力,防止主拉应力过大而出现腹板裂缝;另外,腹板内的箍筋应加强

    竖向预应力由于其压力极易失效,对控制主拉应力效果不好

     19. 软土地段桥梁(含立交桥)的桥头地基与相邻路段的软基处理一并考虑,并根据软土层分布情况和桥头路堤设计高度明确其处理范围、深度和方法,以把桥头地基工后沉降和位移量控制在容许范围内

    如墩台采用扩大基础,须验算墩、台的沉降,桥台基础计算应考虑附加应力影响,台身较高者尚须验算包括桥头路堤在内的桥台滑动

    桥台基桩须计入负摩擦力的影响,对桩基负摩阻和折减影响应视地层条件等因素确定

     20. 桥梁抗震设计以及抗震设防,均须执行部颁《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建设部、国家计委《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暂行规定》及省政府有关规定

     21. 对于河沟的改移,新筑堤顶高程原则上不低于现有堤顶高程

    如有水利规划加高者,应取得正式资料

    断面设计应按流量要求确定,确保河沟的水能顺利排出,具体设计应与路基专业相协调

四川成都简阳两湖一山2023年债权资产项目

     22. 桥头路基与桥台的施工顺序:当采用排水固结处理地基时,先填筑路基,待路基预压稳定后施工桥台;当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时,在地基强度形成后,先施工桥台台身,再填筑路基至盖梁,待路基稳定后施工盖梁,最后再填筑路基至设计标高;非软土地段,可先施工桥台台身,填筑路基至盖梁,待路基稳定后施工盖梁,最后再填筑路基至设计标高

    为保证台前锥坡的压实度,按超长50cm进行碾压

       首页 论文 毕业 图纸 知识 方案 登录 | 注册 帮助中心 全部 建筑 结构 水利 园林 建筑设计 结构设计 水利工程 给水排水 园林工程 暖通空调 环境保护 路桥工程 岩土工程 工程造价 CAD教程 注册考试 电气工程 路桥图纸 路桥论文 毕业设计 路桥施工 桥梁工程 道路工程 轨道工程 选线设计 路基路面 绿化工程 检修与维护 路桥软件 路桥规范 路桥书籍 路桥套图 关于预应力锚索加固效应研究的几点看法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01-20 10:10:52 评论 收藏  摘 要 分析了预锚加固体系现行设计方法所依据的基本理论 ,认为改进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加固机理和效应的认识 .通过分析预锚体系的特点 ,对单根预应力锚索研究的重点问题以及如 何提高预锚加固的效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 ,还探讨了有限单元法在预锚计算中的应用 ,以及 群锚体系的整体效应和计算特点 .  自 1 934年阿尔及利亚在加高舍尔法坝时使用预应力锚索以来 ,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已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而在国内外许多工程 (特别是水电工程和岩土工程 )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预锚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深入【1 】.本文在参阅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预锚加固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预锚体系的特点和研究方法、预锚研究中应当重视的一些问题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期对进一步研究预锚加固技术有一定的帮助 .    1 应加强预锚加固效应的研究  近年来 ,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预锚技术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总的来说 ,这方面的研究还落后于工程实践 ,特别是设计计算方法还不成熟 ,大多数设计只能主要凭经验和工程类比法来确定预锚参数 ,这是由于我们还无法从理论上完善地、定量地说明预应力锚索的力学效应和加固机理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预锚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a)现行设计方法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以及改进设计方法的关键 ;(b)预锚加固体系的特点以及有限单元法在预锚研究中的应用 ;(c)预锚研究中应特别重视内、外锚头区的应力变化 ;(d)提高单孔吨位的新途径———分级张拉法 ;(e)群锚加固体系的整体效应和简化方法 .    2 探索加固机理 ,才能改进设计方法  预锚加固岩体边坡设计常用的一种方法 ,就是基于可能出现的岩体失稳形式 ,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加固前的岩体进行分析 ,再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保持边坡稳定所需施加的预锚力 .  Q1 +Q2 tan? =KT  式中 :T———加固前岩体的下滑力 ;?———滑动面的内摩擦角 ;Q1 ,Q2 ———由预应力锚索提供的切向抗滑力和法向正压力 ;K———安全系数 .然后由经验和一些近似计算公式来确定其余的布锚参数 ,包括锚索的布设范围、间距、方向、长度、锚固方式、锚固段长度等 .  在加固洞室围岩的计算中 ,公认的理论和统一的设计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 ,而只是针对不同的围岩条件 ,分别沿用了非预应力锚杆加固中的悬吊理论、组合拱理论、组合梁理论等 .  在许多计算中 ,复杂的岩体被简化为刚体 ,预应力锚索的作用被看成仅仅是提供一个平衡力 .在整体围岩和软弱围岩的计算中 ,虽然考虑到了预应力所引起的岩体应力场的变化 ,但对于这种变化在岩体内的具体分布情况及其对预锚加固效果的影响 ,还缺乏规律性的认识 .设计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正是缘于对预锚加固的力学效应和加固机理的认识不够深入 ,这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例如 ,文献 【2 】中分析了预锚加固的机理和效果 ,从不同的角度加深了对预锚作用的认识 .    3 应明确预锚体系的特点  3. 1 预锚体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预锚加固体系由预应力施加体和被加固岩体所组成 ,而预应力施加体又由预应力锚索和内、外锚头组成 .内锚头有机械式和胶结式两种 ,目前国内大型预锚加固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是用水泥砂浆作为胶结材料的胶结式内锚头 .本文将胶结式内锚头及胶结段的锚索统称为内锚固段 .人为施加到锚索上的预应力正是依靠外锚头的支撑作用、胶结段锚索与胶结体之间的粘结力、胶结体自身的承载力 ,以及胶结体与周围岩体之间的粘结力 ,最终传递到被加固的岩体上 .因此 ,预锚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工作的整体 .  本文主张在研究中重视“整体性”的概念 ,其含义包括 :(a)每根锚索与周围岩体形成一个整体 ,从而使预锚力能有效地传递到岩体 ;(b)各锚索通过周围岩体联系在一起 ,产生群锚加固的整体效应 ;(c)通过对加固前后岩体整体稳定性的比较 ,研究预锚加固的机理和效果 .  3. 2 预锚加固体系破坏形式的多样性  a.锚索断裂破坏 .这种破坏主要是通过控制张拉应力 (国内目前常常取为 0 . 62 5σb~ 0 . 65σb)、保证锚索质量和采取防腐措施来防止 .  b .锚索与胶结体间的结合面破坏 .是否会发生此类破坏 ,主要取决于结合面强度 .以往工程界都是利用抗拔试验取得平均的结合面强度数据 ,而本文则倾向于结合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和相对滑移量进行研究 .  c.胶结体内部破坏 .胶结体内部可能发生拉裂及剪切的复杂应力破坏 ,可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其应力场 ,并模拟实际破坏过程 .  d .胶结体与岩体之间的结合面破坏 .是否发生此类破坏 ,取决于胶结体的强度以及内锚头是否进行扩孔处理等多种因素 .一般情况下较少发生这种破坏 .  e.被加固岩体发生破坏 .一般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锚固力 ,就不会发生锚固破坏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够全面 .在分析被加固岩体破坏形式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被加固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度 ;预锚加固后薄弱面向更深层转移 ,产生新的整体失稳的可能性 ;预锚力所引起的预锚附加应力场是否会造成岩体局部破坏 ,以及这种局部破坏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整体破坏 .    4 有限单元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预锚技术理论研究的诸多方法中 ,有限单元法因其独特的优点而被经常采用 .成功地应用这一方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 ,采用符合实际的破坏准则 ,恰当地模拟预锚体系的结构特点、材料性质、工作机制和破坏过程 .  4 . 1 单元类型  杆单元、三角形截面整圆环单元、三角形截面整圆环裂纹单元、平面或空间等参单元、裂隙单元、夹层单元、描述结合面处传力特性的粘结单元等 ,在预锚加固研究中都是非常有效的 .关于粘结单元 ,可以借鉴钢筋混凝土方面的研究成果 .笔者受平面分析中双弹簧粘结滑移单元的启发 ,在预锚加固空间有限元分析中成功地采用了空间弹簧粘结滑移单元 .  4 . 2 本构关系  理想的线弹性模型在大多数预锚加固问题中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预锚体系的实际特征 ,也无法说明整个体系的安全储备能力 .因此 ,常常需要深入分析各种非线性的特点 ,采用更接近于实际状况的本构关系 .在预锚加固计算中尤其应考虑锚索与胶结体之间的粘结应力和滑移量的关系 ,才能合理地构造出粘结滑移单元的刚度矩阵 .  4 . 3 荷载的复杂性  荷载的复杂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即除了与一般的岩土工程问题相同外 ,还必须考虑预锚力作用的复杂性 .显然 ,预应力锚索的作用并不总是能简化为锚索两端的一对集中力 ,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考虑预锚力究竟是以何种规律被传递到岩体上的 ,有时还需考虑锚索与胶结体共同抗弯、抗剪的作用 .  4 . 4 平面和空间有限单元法  平面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可用于计算一些预锚加固问题 ,但在许多问题中空间效应的影响是较大的 ,此时就必须采用空间有限单元法 .  4 . 5 群锚计算的简化  本文建议在大规模群锚问题分析中 ,采用子结构等方法来缩减工作量 .  4 . 6 有限单元法的局限性  有限单元法是研究预锚加固体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由于非线性有限元的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型参数选取的准确性 ,因此 ,这一方法在实际工程计算中的应用和推广仍受到很大限制 ,笔者主要将其用于对一些简化的情形进行初步的理论上的研究 .  5 应重视内、外锚头区的应力变化  在对单根锚索的加固效应和破坏特点进行分析时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预应力施加体自身的受力和破坏特点 ;预应力的传播规律和力学效应 ;预锚加固力学效应的影响因素 ;预锚加固的机理和效果 ;提高预锚加固效率和效果的途径 .  考虑到应力分布形态的特点及其对预锚加固机理和效果的影响【3 】,本文主张重点对外锚头、内锚固段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分析 .在对胶结式内锚固段进行研究时 ,尤其应重视锚索和胶结体之间的粘结滑移特性 .  5. 1 胶结式内锚固段长度的计算  目前设计中确定内锚固段长度的方法是按下面两式求出较大者 ,即  Lm =Kcqm/ (πdnτaξ)  Lm =Kcqm/ (πDτbξ)  式中 :qm———张拉力 ;d,D———钢铰线直径和内锚固段孔径 ;n———钢铰线根数 ;τa,τb———锚索与胶结体之间、胶结体与孔壁之间的粘结强度 ;Kc,ξ———安全系数和折减系数 .  这一方法实际上是把不均匀应力当成均匀应力来计算 ,难以准确地反映实际状况 .  5. 2 预锚力的传递规律  可以采用双弹簧或空间弹簧粘结滑移单元来模拟锚索和胶结体之间的传力和滑移特性 ,以便分析预锚力在锚索和岩体之间传递并在岩体内传播、扩散的规律 .  5. 3 预锚加固的力学效应  预锚加固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直接平衡力、限制岩体变形 ,更在于加强岩体结构、提高岩体强度以及参与调整应力状态【4】.岩体之所以失稳或有失稳的趋势 ,从根本上说是由岩体自身的结构特点和材料特性 ,以及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应力重分布所决定的 ,而预锚加固的实质就是施加主动的锚固力 :一方面使岩体的结构得到加强 ,大大提高岩体的承载能力 ,另一方面 ,在岩体内产生预锚附加应力场 ,使不利的应力状态得到调整和改善 ,从而提高岩体稳定的可靠度 .因此 ,深入研究预锚附加应力场的特点、预锚参数对它的影响、应力变化对岩体稳定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  6 分级张拉法可提高加固效果和效率  在内锚固段靠近上端的部分 ,锚索和胶结体之间的剪应力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 .因此 ,当预锚力较大时可能会造成结合面发生局部粘结破坏 ,甚至引起内锚头严重破坏 .此时 ,可以对内锚固段采用分段填浆、分级张拉加荷的方法 ,有效地防止这种破坏 .  所谓分段填浆、分级张拉加荷 ,就是将内锚固段的水泥浆改一次回填为多阶段回填 .在每一阶段 ,当水泥结石达到一定强度时 ,对锚索施加部分荷载 ,然后进行下一阶段回填及张拉 .当后一阶段回填长度足够长时 ,该阶段加荷仅会对前一段水泥结石内的应力状况产生很小的影响 .通过这一方法 ,可以缓解应力集中现象 ,大大改善胶结式内锚固段的应力状态 ,防止内锚头的破坏 .而且本文认为 ,还可以通过这一方法控制被加固岩体内的应力重分布的具体状况 ,提高加固的效率和效果 .  7 应注重群锚体系的整体效应  已有一些文章涉及到群锚加固体系 ,但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还不多见 .本文认为在群锚研究中 ,以下几方面值得引起重视 .a.将群锚加固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群锚加固条件下岩体内的应力场、位移场沿空间和时间的分布规律 .  b .各单锚之间相互影响和共同工作的规律 .  c.影响群锚加固整体效应的主要因素 .  d .群锚加固力学效应与群锚加固效果的关系 .  e.预锚加固前后岩体稳定性的评价 ,安全系数的确定 .  f.采取合理的简化方法 ,提高大规模群锚体系有限元分析的工作效率 .例如 ,可采用子结构的方法来缩减计算工作量 .  8 预锚加固效应研究的前景  预锚技术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但预锚理论的研究不可能一步登天 ,只有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型试验、现场测试等各种手段 ,对各方面进行深刻分析 ,设计计算方法的改进才能水到渠成 .  预锚技术的一些新的研究方向也值得关注 ,例如如何用动力分析方法取代目前常用的拟静力法来分析预锚加固体系的动力特性 ,以及如何发展预锚体系与其它结构联合加固岩体的技术等等 . 

四川成都简阳两湖一山2023年债权资产项目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henmj.com/post/77927.html发布于 2023-11-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