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为什么我们忍不住“追涨杀跌”???

linbin123456 03-22 31
为什么我们忍不住“追涨杀跌”???摘要: 热播剧《繁花》里爷叔说:“纽约的帝国大厦,从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从屋顶跳下来只要8.8秒,这就是股票。”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其主要归因于股票投资者的两种心理:...

热播剧《繁花》里爷叔说:“纽约的帝国大厦,从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从屋顶跳下来只要8.8秒,这就是股票。”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其主要归因于股票投资者的两种心理:“羊群效应”和“赌徒心理”。
  交易级联现象俗称“羊群效应”或“跟风行为”,用来形象地描述交易主体特定的交易行为,指交易网络上交易主体通过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形成相互追随、决策指向高度一致的交易现象。凯恩斯将投资者贪婪成性、盲目跟风的行为称作“动物精神”;罗伯特·J·希勒对交易级联引起的“非理性繁荣”困惑不已;格林斯潘承认高估了投资者的理性,低估了机构的贪婪。
  《交易经济学》一书认为,级联现象的涌现有一个完整的流程,通常需要经历多个环节:酝酿—情绪形成(乐观或者恐惧)—级联形成—维持、强化—怀疑情绪增长—恐惧出现—踩踏事件出现—级联结束。上述八个环节中包含了两个交易策略的级联:一个是逆向交易策略s;另一个是s的对偶策略-s。
  对偶策略(s,-s)在级联行为上的反差是由人类认知特点决定的。人们只有在反复验证后才会接受乐观情绪;恐慌情绪则不同,人们受到恐慌情绪感染的速度更快,环节也更少。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先逃开再说,根本没有印证核实的环节。两种情绪在接受速度上的差异,是人类在几十万年充满死亡风险的演化进程中摸索出来的求生策略,已经深深地嵌刻在人类的基因里。可以想象,在危机四伏的荒原上,对乐观持谨慎态度能够避免很多危险,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收益少一点而已;而群体恐慌情绪带有危险信息,必须快速作出反应,稍有疏忽就会失掉性命,即使最后检验是虚惊一场,付出的代价最多不过是多走了些路。
  对偶策略-s级联的启动标志着交易价格快速下跌的开始,而价格底部必须在量价配合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样才会让-s级联状态下的交易意愿完全出清。当新的交易主体入场接手-s抛售的资产,标志着对偶策略的-s级联进程结束,也标志着由(s,-s)策略对诱导的级联周期的终结。热播剧《繁花》主角阿宝过山车式的财富波动,与对偶策略-s级联的启动有关。
  股票投资者的另一个重要心理是“赌徒心理”,行为经济学认为,赌徒在屡次输钱后仍然坚持投注赌金,是由于对应的心理账户没有关闭。心理账户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是指决策者针对不同交易活动在心理上构建的一种虚拟账户。对于赌徒挥霍成性的特点,行为经济学认为,赌徒有多个心理账户,属于自己的本金归属在一个账户,通过赌博赢来的钱则归属在另一个账户上。赌徒将其看作是两个完全无关的账户,不把赌博赢来的钱看作自己的钱,赌徒行为是典型的沉没成本谬误。《交易经济学》认为,赌徒行为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屡战屡败、越战越勇的不服输精神。即使屡屡受挫,赌徒总是依然坚持原有交易策略,越输越赌。这是赌徒行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也常常被人们看作是赌性成瘾的表现。二是只看收益、不计风险的贪婪特性。不计风险是赌徒的基本性格特征,在其背后是人性贪婪的赌徒身上毫无节制的表现。三是越赌越大,破釜沉舟的鲁莽风格。赌徒行为常常是越输越赌,越赌越大,在屡屡失手之后,赌徒总是幻想着孤注一掷、挽回败局。然而,正是这种鲁莽风格最终导致赌徒倾家荡产的悲惨结局。事实上,赌徒行为表面上看似非理性的特征,依然符合人类理性行为的逻辑,问题出在决策者缺乏对局势变化的深刻理解和对随机过程的简单化处理上面。
  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常常会在已经深度套牢的股票上继续追加投资,以摊薄每股成本,为股价上涨做好准备。这是赌徒不服输精神在股票投资中的表现。事实上,当人们面临重大利益抉择时,受信息不完全的制约,人们常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赌徒行为模式。这是人们希望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无奈选择,也是明智之举。
  当前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在高质量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但投资股票是有风险的,投资者该如何才能在股票市场进行智慧投资?一方面,投资者应坚持长期投资。理性看待市场波动,不因短期涨跌而过度交易。另一方面,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重视基本面分析,理性合规交易,不盲从跟风、不投机炒作。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henmj.com/post/93798.html发布于 03-2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