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CGI深度 | 规模优势下构建中国—东南亚创新共同体

linbin123456 03-27 27
CGI深度 | 规模优势下构建中国—东南亚创新共同体摘要: CGI深度 | 规模优势下构建中国—东南亚创新共同体►   规模优势是中国—东南亚创新合作的特点与亮点。过去20年间,全球创新合作的一个特征是“垂直型合作...

CGI深度 | 规模优势下构建中国—东南亚创新共同体►  
规模优势是中国—东南亚创新合作的特点与亮点。过去20年间,全球创新合作的一个特征是“垂直型合作”,体现为要素禀赋差异较大,国家间分工明确。而展望未来,我们认为中国—东南亚的创新合作或更多采取“水平型合作”的方式,各国在创新合作中平等参与、共同交流,通过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推动创新的发展。这其中,中国—东南亚创新合作最特殊、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规模。伴随着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2022年中国与东南亚GDP和人口规模庞大,合计占全球比例分别为21.5%和26.3%[2],已成为全球经济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们认为,未来中国与东南亚依旧将是全球范围内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域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增强。
►   规模优势如何转化为创新优势?在供给侧,规模大可促进创新的合作、竞争与分工,进而提升创新效率。在需求侧,大消费市场意味着降低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和分销成本,摊薄创新活动所需的原始投资,提高创新者盈利能力。同时,规模优势也使得创新者与潜在需求之间的碰撞更为频繁,用于满足特定需求的生产活动就会越多,企业可以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创新,捕捉超额收益。更进一步,在动态视角下,技术进步与科技革命也反过来推动企业和组织最优生产规模的扩大,更强化了规模优势与创新优势间的互动关系。
►   当前中国—东南亚创新合作特点与挑战?当前,中国和东南亚的创新合作政府自上而下支持,技术转移居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交流,中国与东南亚科技合作自上而下打通、合作载体丰富,主要合作形式是举办论坛和博览会、邀请东南亚国家人员来华培训对外输出中国技术经验,以及设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共同问题研究。中国和东南亚创新合作取得丰硕成果,集中于农业、工程和数字经济领域。尤其是数字经济,不仅作为政府间合作的共性议题,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品制造、数字技术应用等方面也有较多企业间自发互动。不过,打造中国—东南亚创新共同体仍面临一些阻碍规模优势进一步发挥的碎片化因素,如人才交流隔阂、数据和知识流动阻碍、产业投资强度不足等。
►   未来创新合作怎么做?首先,针对性应对上述要素流通的现实挑战有助于突破中国—东南亚当前创新合作的瓶颈,可借鉴日本、欧盟经验,深化人员、数据和资本联通,打造更紧密的中国—东南亚创新共同体。其次,聚焦发挥规模优势是未来创新合作的关键。供给侧强调规模优势互补,中国与东南亚可基于资源、技术、资金等方面禀赋形成创新闭环,培育跨国创新生态系统,还可以根据各自学科的比较优势开展知识上的互补性合作。需求侧强调规模优势叠加,中国与东南亚消费市场既有规模也有层次,可为创新产品的落地提供足够空间。市场整合方面可进一步降低区域贸易和服务壁垒,以跨境支付与结算系统为抓手,增加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互联互通。而在细分市场方面,无论是在大众消费的家电、手机领域,还是在强调个性化的高端消费领域,中小企业都可聚焦某一赛道开发新的市场机会,以收益反哺技术升级,实现创新正循环。政府可为企业出海提供更多服务,包括辅助企业获取一手消费者洞察和本地法律、贸易、信息知识等
一、新形势下,中国—东南亚(10+1)创新共同体成为新机遇
过去几十年,科技全球化将研究、开发和应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这在中美G2模式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中美两个经济体在差异化的资源禀赋上开展创新合作,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创新成果通过中国的工程师红利、超大规模市场快速商业化落地[3],推动了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然而,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以及产业链调整使原有的创新合作模式面临一系列挑战。理想情景下,人们追求“科学无国界”。但我们必须承认,科技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总是由具有国家属性的个体所拥有,因此科技也不可避免地承载了国家的特征与边界。
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地理相近、文化相亲,共同利益基础坚实,正是进行经贸、外交、政治与科技合作首选对象之一。当前,东南亚国家正快速发展,具有创新的内在诉求和巨大潜力,多国已在国家层面制定了创新战略。在此时机,中国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创新合作可谓是“相向而行”,更可发挥在此区域范围内的规模优势,从规模经济走向创新经济。未来,中国—东盟创新共同体或将成为中国对外开展创新合作的新模式[4]。

二、规模优势是中国—东南亚创新合作的亮点
(一)中国—东南亚规模优势突出
建立在上述外交、规模、技术、资本等诸多优势的基础之上,中国与东南亚创新合作的基础深厚。其中,我们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合作最特殊、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规模,而这一点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如何理解规模?中国—东南亚是一个拥有21亿消费者、近2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1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5]。人口方面,中国和东盟十国合计共有21亿人,占全球26.3%[6],即超过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这一地区。其中,中国为全球第二大人口国家,拥有14亿人,印度尼西亚有2.8亿人,为全球第四,菲律宾有1.1亿人,越南有9,800万人,均为人口大国。劳动力人口方面,中国和东南亚15-64岁人口共计14.5亿人,地区内生产者与消费者比值大于2,处于人口红利的窗口期。人才基础方面,仅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中接受过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数就达到1.4亿人[7]。庞大的劳动人口和人才基础是支撑本地区创新最根本的动力。
经济总量方面,2022年中国和东南亚GDP规模为21.6万亿美元,占全球21.5%。中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规模17.9万亿美元。而东盟十国经济总量也不容小觑,GDP达3.6万亿美元,如果将其视作统一经济体将排在全球第五位,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之所以现在需要格外重视中国—东南亚(10+1)的规模优势,是因为东南亚国家在过去20年的经济重要性显著提升。从东盟占全球GDP比例来看,2000年仅为1.8%,至2020年份额翻倍达3.6%。人均GDP也从2000年的1,000多美元提升至5,336美元。向未来看,我们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速较快,是全球范围内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规模优势将进一步增强。根据中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年1月IMF《世界经济展望》预测[8],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0%,东盟五国[9]为4.7%,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更多的人口和更高的GDP规模意味着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各类业态丰富,具有生产活力,是发挥供给侧规模优势的重要基础。这也意味着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将带来财富效应,消费开支增加,潜在消费市场广大。

CGI深度 | 规模优势下构建中国—东南亚创新共同体

东南亚国家经济重要性提高,2000-2022年GDP占全球比例翻倍,人均GDP也从1000+美元显著提升至5000+美元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henmj.com/post/94140.html发布于 03-2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