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投资人今年目标:赚回精神损失费

linbin123456 04-01 69
投资人今年目标:赚回精神损失费摘要: 投资人今年目标:赚回精神损失费“前几天有个投资人朋友对我说我的属相今年犯太岁,建议带点红的。于是我带了绿色的Apple watch表带和绿色的手机壳。天生一身反骨。”过去一年...
微信号:1832117795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投资人今年目标:赚回精神损失费
“前几天有个投资人朋友对我说我的属相今年犯太岁,建议带点红的。于是我带了绿色的Apple watch表带和绿色的手机壳。天生一身反骨。”
过去一年,整个创投圈最大的心魔障碍就是悲观、焦虑、害怕损失等负面情绪。从热搜榜以及公开新闻我们看到:年轻人热衷于寺庙拜佛、考公上岸,买彩票。职场上“四不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孔乙己文学”“发疯”等词汇一度流行。这些情绪不仅影响了投资人的心态,也对他们的投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投资人的情绪主要体现在乐观或悲观情绪会影响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和投资决策,贪婪则可能导致过度追求高收益,从而承担过高风险,而焦虑则会让投资人在市场出现不确定性时,容易盲目跟风或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投资失误。因此,了解投资人的情绪状态对于预测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至关重要。
某大型国资背景投资人韩璃对自己今年所有的投资动作给出一个四字法则,即“和光同尘”。这一成语出自《庄子·逍遥游》,“和其光,同其尘”,用来形容人要能够顺应环境,保持低调,与周围的人和事物和谐相处,与世无争,与世俗混同。延伸到创投圈,就是让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市场波动所左右,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一个人的总价值=物质价值+情绪价值。于投资人而言,也不外如是。
开年以来,不少创投圈朋友开启新一轮计划。善待自己,寻找稳定的情绪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些投资人决定要深入了解行业和项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注市场情绪和舆论,并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这些方法,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
“投资心态
决定了你能在一级市场走多远”

从2015入行到今年,韩璃进入一级市场已经第九年。“算是大周期小周期都经历过了。投资服务超过20家公司,有的估值在两年内翻了几十倍,再后来四五年都没有融过钱,也有最初不被看好但后来估值从1000万涨到十几亿。即使是在最差的年份依然退出成本并赚了钱。有位前辈投资人和我说过‘一个投资人至少要投出十五家公司才毕业。”

经过疫情三年,韩璃总结的一条最重要经验就是和自己和解。“早期投资真挺难做的,赚钱就意味着要去承担另一个人的压力,比如创始人突发隐疾,去公安局捞人,甚至和创始人原配一起打官司,因为创始人出轨小三把股权转移了。什么狗血都经历过。合伙人撕逼都是稀松平常的事。赚的都是精神损失费。没有点心胸和大心脏怎么能做早期投资?”

投资人今年目标:赚回精神损失费

所有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行为的时候,都会受到情绪支配,而这个情绪支配其实是很难被察觉的。有研究证明,那些专业机构投资者反而更容易受到“情绪”影响,从而做出非理性投资行为。
投资人情绪(Investor Sentiment)是指投资者对市场或特定资产未来价格走势或回报率的预期或信心。当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状况或政策走向感到不确定或担忧时,他们会倾向于减少风险敞口,增加流动性偏好,避免长期或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导致市场需求下降,资产价格下跌,市场波动加剧。比如在2021年新冠疫苗推出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大幅下降,投资者情绪指数大幅上升,全球股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反弹。
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它不仅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制度、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像去年中基协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是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也成为私募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私募行业发展告别“草莽时代”,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
政策对投资者心理和情绪的影响也是肯定的,尤其经济本身不景气的情况下,各种新规出现,给本就不富裕的投资人群体更是雪上加霜。只不过结合一系列新政策,2024年新基金的设立会变慢,基金运行会更谨慎,效果却不会立竿见影。
巴菲特说过:“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波动并不代表长期失败。着眼长期,才不会被短期涨跌影响情绪。投资,要有平常心。”
“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站在2024年的起点,每一位投资人似乎都会再次回味巴菲特的这句名言。

投资人的心理像摆钟一样,很多时间都在走极端,不是过度乐观就是过度悲观,不是贪婪就是恐惧,不是信任就是怀疑。就像一辆狂奔的汽车,当前方突然出现一个人的时候,即便踩刹车很及时,也会继续向前滑一段距离。这也可以称之为心理和情绪对市场产生的惯性。

恐惧和贪婪是投资中常见的情绪。要学会控制这些情绪,避免因恐惧而错失机会,或因贪婪而冒险。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思维,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理解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平衡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不因追求高回报而忽视风险,也不因过于保守而放弃潜在的收益机会。要取得理想的投资回报,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时机,平衡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的点。

投资人阿K昨天和一个朋友吃饭,问他:最近忙么?他说“忙倒是一点不忙,但是天天内耗,觉得一级市场没盼头了…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放过自己…”

投资方面,五年前,市场上被投企业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生物技术;三年前,变成了智能制造、IT、医疗健康;两年前开始吸金最多的是医疗健康,然后是半导体和电子设备;到了一年半以前,投钱最多的是半导体、电子设备,然后是医疗健康和IT。

“资金都在向科创领域汇聚,趋势越来越明显,创业门槛也越来越高。”阿K明显感觉到最近三年,整个投资行业投科学家、投院士、投博士的比重在上升。“像做半导体的是电子工程的博士,从事医疗健康都是医学专业的博士,做IT、人工智能方向也是博士和院士。”

人才流动在往硬科技走,原来做互联网的猎头开始朋友圈发汽车芯片类招聘,顺着周期走。但是,看不懂,无疑是匆忙转行的创投圈一线从业者面临的最现实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B站、小红书甚至抖音都渐渐成为一级市场投资人的“补课”圣地,尤其是生物医药等行业投资人就是在此处补习什么是CDMO、mRNA和IVD,去到项目现场,跟创新药的研发总监聊得有来有回,甚至还被夸过专业。令人哭笑不得。
长期来看,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生物科技等领域都孕育着颠覆性的创新机遇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所以,站在当下,关注科技正当其时。但科技投资的机会在短期逻辑和长期逻辑中是很难同频共振的。
投资人能做的就只能是在投资中保持谨慎乐观的心态,相信市场有机会带来回报,同时不要被情绪所左右,避免冲动交易和频繁调整投资组合。要有耐心等待机会,也要对风险保持警惕,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不断的根据市场变化而做出调整,以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以获得优质投资的长期回报。
短期来看,由于市场情绪影响和宏观经济的波动,科技企业估值在过去一段时间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回调。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步稳定和回升,科技企业一定值得期待。
03
一级市
VC还爱吗
一个学弟面试一家从TMT转型硬科技的VC,合伙人面试问他某个半导体项目“体现出什么模式上的创新”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路径是否过分依赖了。如今,投资人已经从天天思考“最近有什么新变化”变成了“有什么暂时不变的。”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科技驱动和创新浪潮后,2024年的创投市场呈现一种新的态势。
全球范围内,风险投资活动热度依然不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愿意为具有潜力的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科技、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领域。

可是退出方面,很多机构去年就都在愁退出,而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愁,因为二级市场的大门短期看还是很紧,而基金周期又到更后期了。前阵子,有朋友说他们投的一些基金已经延期了,DPI连个影子都没见到。但愁没用,真赚不到钱也要如实跟投资人披露。但其实,归根结底是投资时候要判断准确,只有投到足够多好标的,才能在后期进退自如。
前不久,有两家新基金管理机构推进速度较快,主要是其人员招揽及投资人才储备均是在一年前就已铺开。从现有高管人选来看,多数来自于国内一线券商、银行乃至外资机构的主力骨干和投资精英。
有投资人告诉记者,随着银保监会、国家部委相继出台鼓励金融机构入场股权领域的相关政策文件予以落实,未来会有更多创投机构获得政策红利。与此同时,在行业内依然要培育广泛的募资朋友圈,共同提振股权投资行业的信心与士气。
过去七年的创投周期经历告诉我们,一时的风光无限很可能真的只是一时,一时的无人问津也可能是市场认知的错配,投资人要做的就是蓄势待发,等待属于自己的时间再崛起。
稳定,平静,蓄势待发,不急于求成,低谷时不自怨自哀,才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拉长时间的眼光看待一切,永远会在情绪过山车中游荡。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投资人,除了认知和运气,最重要的还有情绪控制力和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能力。
村上春树说过:“我动了离开你的念头,不是因为你不好,也不是因为不爱了,只是你对我的态度,让我觉得你的世界并不缺我。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底线,迷失自我去爱一个人挺没意思的。”
当下,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为情绪价值买单。无论是刚刚过完的春节还是紧随其后的情人节,都是围绕着人的情感展开。缺乏存在感、认同感,所以才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情绪体验。

于投资人而言,2024的一级市场,还值得爱吗?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henmj.com/post/94502.html发布于 04-0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