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新能源汽车带动下,我国锂电池产业观察
一、概述。
近年来,在全球推进绿色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一跃跻身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热闹非凡:前有比亚迪广销海内外、“蔚小理”新秀并起,后有华为小米等闻风入局,其崛起速度在一众消费工业品中尤为瞩目。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0.8%,11月单月更是接近35%,创历史新高。
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的背后,消费者对于其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便为锂电池行业带来了持续的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我国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研发,在锂电池产业发展中走在全球前列,2021-2022年间,国内相关产能增长率皆超过100%,稳居全球最大的锂电生产国与消费国。
本文将通过多组数据、案例等来分析我国锂电池产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相关政策导向、市场需求变动等因素对其未来趋势进行解读。 二、产业近状。
1、动力电池为中流砥柱,储能电池未来可期。
根据2022-2023年我国锂电池应用结构数据显示,动力电池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维持在70%以上,反映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需求的关键拉动作用。储能型电池和数码类电池分别占比13.3%和7.2%,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储能电池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2023年前三季度其占比已达21%。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电力系统调峰填谷以及分布式能源存储需求的增加,储能锂电池市场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锂电出货量与新能源汽车紧密关联。
结合2020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锂电池出货量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锂电池出货量与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度关联。2020年到2022年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由157GWh增长至658GWh,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飙升基本同步。充分体现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对锂电池产业的重要性。
其次,2023年前三季度两者増势有所放缓,虽然同比增长仍为34%、38%的较高水平,但相较于过去两年落差较大,表明相关市场逐渐步入成熟发展期。
最后,储能及其他应用领域目前对锂电行业整体影响仍较小。未来,新能源汽车仍然是锂电池市场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并将进一步推动锂电池技术革新和产业链优化升级。但随着汽车市场趋于饱和,新的高增长点或寄希望于储能电池应用领域。
3、我国锂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强。
根2023年1-8月全球锂电池厂商市占率数据,我国电池企业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明显占据优势地位:全球市占率前十名中,中国电池企业占据六席。其中,宁德时代以36.9%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比亚迪紧随其后。国内方面,宁德时代更是一家独大,据统计,2023年 1-9 月,其在国内锂电市占率达到 42.5%。
我国锂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较强竞争力,除了市场需求带动的技术进步、政策扶持创造的产能扩张外,还得益于产业链的完善。在政府政策倾斜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惠及了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壮大。目前,国内已形成了涵盖原材料供应、电芯制造、PACK组装、回收利用等环节的完整、成熟产业链条,为锂电相关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4、锂电池产业链结构分析。
锂电池产业链是一个集原材料获取、技术开发、产品制造、市场应用和回收再生于一体的完整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结构如下:
锂电池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关键原材料的开采与加工,包括锂矿石(碳酸锂、氢氧化锂)、钴矿、镍矿等稀有金属资源,以及其他非金属原料。按锂电生产所需组件可分为正极材料(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负极材料(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等)、电解液、隔膜和导电剂等核心部件。但现阶段我国面临着稀有原料供应不充足的问题,70%左右的锂仍需进口。
产业中游即锂电池的生产制造,本质是对上游材料的加工和高性能组装属性。代表性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通过化学合成、提纯、改性等方式提升原材料性能,并制造出锂电芯、封装为锂电池。此外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及PACK封装:BMS负责监控电池状态、保护电池免受损害,并实现充电管理等功能;PACK封装则涉及将多个单体电芯组合成模块或电池包,确保整体性能稳定并符合应用场景需求。中游企业中,对材料把控、成本控制以及电池制作技术的升级迭代是核心竞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