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美媒:从华为回归看美国影响力及其局限

linbin123456 2024-04-17 92
美媒:从华为回归看美国影响力及其局限摘要: 美媒:从华为回归看美国影响力及其局限多年来,苹果一直主导着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许多中国人来说,iPhone不再具有以前的那种吸引力。每年的前六周历来是中国...
微信号:18321177950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美媒:从华为回归看美国影响力及其局限
多年来,苹果一直主导着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许多中国人来说,iPhone不再具有以前的那种吸引力。每年的前六周历来是中国消费者购买新手机的旺季,据分析智能手机市场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中国今年头六周的iPhone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
与此同时,作为苹果在中国的老对手之一,华为的销量猛增了64%,已经占据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二大份额,从一年前的9%上升到了17%。
华为长期处于中美竞争的漩涡,美国自2019年对华为实施一系列出口限制和制裁,从软件到芯片代工、5G元器件供应等,导致其手机业务在过去几年受到重挫。
但华为于3月29日发布的最新年报显示,公司去年收入报7042亿元,同比增长9.6%;净利润870亿元,同比增长144.4%。其中,一度崩溃的手机等终端业务对收入涨幅贡献最大,意味着长期受美国施压的华为很大程度上已突破了制裁限制。对此,《华尔街日报》推出专文分析称,华为回归意味着美国影响力之局限,特摘编如下:
华为是中国电信和移动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是中国高科技雄心的典型代表,也是华盛顿决心让中国的雄心壮志遭受挫败的一个象征。
正因为如此,华为面对美国制裁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生命力,很能说明未来几年科技战将如何演化。
美国对关键上游技术的钳制使其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削弱中国的冠军企业,大幅抬高中国科技进步的成本。但只要中国政府愿意补贴本土芯片产业,且全球很大一部分买家仍热衷于购买中国产品,就很难完全阻止中国进步。
建立一个真正的泾渭分明的全球科技生态系统也会带来其他风险,那就是中国本土竞争者开始在价值链的更上游取得成功。
美国的制裁限制了华为采购手机零件和其他设备零部件的能力,其影响确实是毁灭性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主要是智能手机)的收入在2020年至2022年减少了一半以上,原因之一是华为卖掉了低价手机品牌荣耀,让该业务免受制裁影响,不过华为在海外和高端市场的销售也大幅下滑。
但这不足以带来致命一击。华为在去年12月表示,预计2023年收入将增长约9%,达到约人民币7,000亿元,相当于970亿美元。这将比2020年的峰值低约21%,但对于一家三年前似乎还面临死刑判决的公司来说,这样的表现仍令人印象深刻。
华为去年推出的高端智能手机Mate 60 Pro令华盛顿大吃一惊。这款手机采用了与7纳米制程相当的芯片技术,而在目前的制裁下,这种技术被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似乎在于中国半导体行业取得的突破,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该工艺的经济效益如何,也不清楚其量产的难度有多大。
这款手机在中国大受欢迎。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尽管今年年初表现疲软,但2024年前六周华为在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了64%。这很可能是以苹果公司销量下滑为代价的,苹果公司销量下降了24%。根据Counterpoint的数据,苹果公司去年在中国市场销量排名第一,占据约18%的市场份额。
华为电信设备业务面对制裁的抗打击能力要强得多。从2020年到2022年,这部分收入只下降了6%。根据研究机构Dell'Oro的数据,2023年华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的份额为30%。该占比在过去几年基本保持稳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打造基站等设备所需要的零部件,比起交付数亿部智能手机所需要的零部件要少得多。因此华为更容易通过库存零部件或转用中国供应商解决供应问题。对西方国家来说,更换网络设备花费的时间要远远长于购买一部新智能手机。而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仍坚持使用华为。
华盛顿似乎会采取新的应对措施,限制向一些中国零部件供应商供货。这也许会延缓中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继续给华为以及更广泛的中国先进芯片产业制造阻力。然而技术层面的制裁越深入,执行起来就越困难,正如西方2022年以来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一样。
即便如此,华为乃至中国仍面临真正的瓶颈。如果不能使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华为手机恐怕很难在中国以外地区夺回市场份额。
虽然华盛顿可能不会成功将华为和中国芯片产业完全淘汰出局,但可能会迫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花费巨资研究次优解决方案。“重造轮子”式的无谓重复将耗费巨大的成本和时间。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henmj.com/post/95607.html发布于 2024-04-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