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无人讨论,影响中国经济的核心价格,正在大幅上涨

linbin123456 04-27 15
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无人讨论,影响中国经济的核心价格,正在大幅上涨摘要: 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无人讨论,影响中国经济的核心价格,正在大幅上涨开年上涨30%,价格突破100,在碳中和时代重要性远超金价的碳价,悄无声息的从阴影中走来,虎视眈眈看着中国经济。据...
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无人讨论,影响中国经济的核心价格,正在大幅上涨
开年上涨30%,价格突破100,在碳中和时代重要性远超金价的碳价,悄无声息的从阴影中走来,虎视眈眈看着中国经济。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报价,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已经从2024年开年的76.81,大幅攀升至102.41。
另据新华财经统计,2024年3月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 319.2987万吨,总成交额 272,784,917.30元,分别环比上涨了32.71%和50.33%。
这么重要的价格,这么重要的信息
竟然没人讨论?
碳中和时代,碳价破百,且交易量迅速放大,这种重要的变化,几乎没人探讨,实在不可思议。
我们不探讨,外媒帮我们探讨。
4月15日,据零碳知识局援引彭博社消息,中国正计划收紧全国碳市场的配额供应,以迫使大型污染企业遏制排放。
据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生态环境部要求企业,在4月23日之前,就旨在解决配额过度分配问题的计划草案发表评论,并对可以结转到下一年的配额数量设定限制。
知情人士还表示,控排企业此前囤积且未能交易的配额将在2025年后失去价值,此举可能会减少目前过剩配额的一半左右。
有碳市场专业人士告诉零碳知识局,新的配额分配方案的确正在征求意见阶段,相较之前的配额已明显收紧。
为什么突然要收紧全国碳市场?
还记得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能耗目标吗?时隔两年,再次给出明确的量化目标,单位GDP能耗下降2.5%。
14亿人的中国,126万亿的超大经济体,其意义绝非2.5%的数字所显示的那么简单。
在《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中,中国向全世界做出承诺,到202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的目标是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
据信达证券测算,时间过半,但能耗下降值仅约为3.3%,距离2025年的目标差距很大。“十四五”前两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这意味着2023—2025年,每年碳强度要下降4.46%。
太难。只能加大力度。
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2022、2023 年我国未提到单位 GDP 能耗下降的目标,这两年单位 GDP 能耗分别下降 0.1%、0.5%。
信达的能耗统计更加悲观,他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得出的结论是,2023年中国能耗强度实际上是由降转升,同比上升了0.5%。
有人认为,我国罕见的没有实现气候目标。如果要按照过去设定的减碳规划走下去,这几年下猛药,难度很大。
基于这种背景,2024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和减碳相关的大小政策。
3月15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铝冶炼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铝冶炼行业》征求意见稿发布,直指能耗大户电解铝行业;
4月3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水泥熟料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水泥熟料生产》征求意见稿发布,这被看作是水泥行业将被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前哨。
目前水泥行业正处于历史上利润率最低的阶段,一旦被纳入碳市场,按照华创证券的测算,中性情境下行业整体利润或将削减超15%。
除了耗能大户的政策紧锣密鼓,顶层设计也有重要变化。
2024年2月4日签署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即将在5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个暂停条例是目前碳交易市场最高级别的文件,主基调就是更严格的执行、更严厉的处罚,更快速的落地。
根据东方证券的分析,收紧配额的方式,可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下调基准值,另一种是取消各种豁免机制。
据碳中和前沿,所谓基准值,意思是这样的:
控排企业每年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可理解为政府允许该企业免费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指标。假如某企业获得本年度碳排放配额为80吨二氧化碳,就是这个企业被授予的免费碳排放权。
在履约周期结算时,企业实际排放了100吨,就需要到市场上购买20吨,不购买将被处罚。如果企业有多余的碳排放配额用不完,可以在市场上出售,这形成了碳市场的主体逻辑。
由此,碳配额就相当于给企业免费发一笔资产,那么,每个企业应该发放多少?这就有了基准线。
根据已经实行的情况,基准线每年在下调,但下调的幅度不大,如果短期之内大幅度下调基准值,相当于快速减少相关企业的免费用碳额度,多出来的部分得去碳交易市场上购买。
绿色经济很必要,但传统企业成本会提高。
上海东证期货在研究报告中写道,2021-2022 年履约周期中,存在1.17 亿吨碳的总量缺口,这部分缺口大多被豁免机制和灵活 “借碳”机制所覆盖。
换句话说,如果不豁免,会有潜在1.17 亿吨碳的缺口,这部分需求无疑会大幅度提高碳交易市场的价格。
过去,很多电力公司预计未来碳价上涨而惜售,手里的“额度”越来越值钱,不过,电力公司的如意算盘被打破。根据5月1日要落地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精神,以及一些消息,生态环境部正打算采取过期作废的方式,借鉴移动联动等运营商的流量策略。
囤碳,将毫无意义。
不关注减碳的人可能不知道,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履约周期是“2+1”,即2021、2022年需要清算的碳(可以理解为欠下的“债”),只要在2023年12月31日前兑现就可以。
这种履约周期,给了电力公司等已经被纳入碳市场交易的公司充分的腾挪时间。反过来,也让不少公司采取突击行为,把应该两年期做的事情紧到一年。
有消息称,为了“刺激”企业减碳,预计生态环境部缩短履约周期,从两年改为一年,以此匹配国家的减碳计划。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henmj.com/post/96343.html发布于 04-2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