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linbin123456

意大利政府对Stellantis“很上火”

linbin123456 06-12 29
意大利政府对Stellantis“很上火”摘要: 意大利政府对Stellantis“很上火”据外媒近日报道,在意大利西部的里窝那港口,有上百辆Stellantis集团旗下品牌菲亚特的Topolino电动汽车被扣押在此。据悉,这批车...
意大利政府对Stellantis“很上火”
据外媒近日报道,在意大利西部的里窝那港口,有上百辆Stellantis集团旗下品牌菲亚特的Topolino电动汽车被扣押在此。据悉,这批车辆原本从摩洛哥进口,准备在意大利市场销售,但遭到了意大利政府的“严打”,因而被扣留在港口无法完成通关。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批菲亚特Topolino电动汽车的车身上均贴有象征意大利国旗的绿、白、红三色贴纸,以彰显其意大利血统。然而,这些车辆均在摩洛哥制造,而非在意大利,违反了“意大利制造”相关法案。
近来,意大利政府对汽车行业出手,严查国内任何可能误导消费者、暗示产品为意大利制造的标识,从铭牌到车身贴纸都涵盖在内。Stellantis是意大利惟一的大型汽车制造商,旗下菲亚特、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等品牌的总部均在意大利。意大利政府的这一举措是针对谁,不言而喻。实际上,自今年以来,意大利政府和Stellantis就一直“不对付”,双方围绕后者在意大利的产能水平问题争吵不断。而Stellantis将产能转移到低成本国家、在意大利大幅裁员的做法让意大利政府很生气。此外,双方关于中国车企在意大利建厂的问题也存在严重分歧。
01
为“意大利制造”正名
该事件发生后,Stellantis集团一位发言人表示:“该贴纸的惟一目的在于表明产品的制造商归属。我们决定等待相关部门的批准,之后将移除贴纸。”
这一幕对于Stellantis来说,可能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今年4月就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Stellantis旗下超豪华品牌阿尔法·罗密欧发布了首款纯电动车型——Milano(意大利语,意为“米兰”),新车定位小型SUV。Milano以意大利北部著名城市米兰命名,这也是阿尔法·罗密欧于1910年成立时所在的城市,也是该品牌的总部所在地。
这本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谁也没想到会引发轩然大波。因为虽然这款车型名为Milano(米兰),但其将在Stellantis旗下波兰Tychy工厂投产,这也使得该车成为首款在意大利以外国家生产的阿尔法·罗密欧车型。此举遭到意大利工业部长阿道夫·乌尔索的批评,乌尔索称,该汽车制造商的决定违反了“意大利制造”相关法案。为了缓和与意大利政府的紧张关系,Stellantis随后将阿尔法·罗密欧这款新车的名称从“Milano”更名为“Junior”。
不过,阿尔法·罗密欧新车改名显然并不能安抚意大利政府官员,因为他们真正在意的是,Stellantis决定在其他国家生产这款车型,而非意大利。此前,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曾表示,将这款车的生产地定在波兰而非意大利,将使该车型的零售价降低约1万欧元。
02
转移产能、裁员惹怒意政府
自今年年初以来,意大利政府与Stellantis的关系就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双方的症结在于Stellantis能否在意大利扩大投资,提高生产水平。作为意大利惟一的大型汽车制造商,2023年Stellantis在意大利共生产了约75万辆汽车,包括52万辆乘用车和23万辆货车。这也导致去年意大利国内汽车产量不足80万辆,而意大利政府希望提升至130万辆。
为此,从今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开始与Stellantis进行深入谈判,希望敲定其在意大利汽车业的广泛投资,提升本土汽车产量。不过,谈判进展不顺,双方存在较大的分歧。为了降本增效,Stellantis有意将部分车辆生产从成本较高的法国、意大利等地,转移至低成本的摩洛哥、塞尔维亚等地区,这也是导致其在意大利裁员的重要原因。今年年初,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批评Stellantis将汽车生产转移到低成本国家的做法。但唐唯实不为所动,称Stellantis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全球盈利能力最好的制造商之一,因此只考虑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生产高端汽车,而将更便宜、利润率较低的车型转移到其他地区进行生产。
在意大利,Stellantis不仅面临着政企关系紧张的复杂局面,而且还要处理劳资关系紧张的问题。前不久,Stellantis与多家意大利工会签署了自愿裁员协议,其在意大利的裁员人数增至3000多人。据悉,自愿裁员一直是Stellantis在意大利裁员的主要方式。该集团2021年由菲亚特克莱斯勒(FCA)和标致雪铁龙(PSA)合并成立时,其意大利员工总数约为5.5万人,至今已经减员1万多人,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之中。
今年4月,数千名意大利员工在Stellantis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的汽车制造基地附近举行了罢工活动,以反对该公司管理层提出的新一轮裁员计划。包括当地汽车工人、政界人士和市民在内的约1.2万人聚集在都灵,要求Stellantis保障工人的工作,并保证历史悠久的都灵米拉菲奥里工厂和意大利其他工厂的未来。
03
对中国车企建厂态度分化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Stellantis在意大利的汽车产量同比下降9.8%,至17万辆。由于国内产能不断流失,再加上与Stellantis谈判进展不顺,意大利政府正在积极招揽特斯拉以及中国车企前往该国建厂。
乌尔索此前曾透露,意大利正与特斯拉及3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进行谈判,目的是吸引至少一家中国车企来投资设厂,以实现该国年产130万辆汽车的规划目标。据外媒报道,这3家中国车企分别是比亚迪、奇瑞和长城汽车。不过,意大利似乎并不是中国车企建厂的首选地。长城汽车并未对这一传闻作出回应,而比亚迪去年年底已经宣布在匈牙利建厂,奇瑞则于近日官宣与西班牙埃布罗公司合作并设立合资企业。
前不久,东风汽车拟在意大利投建产能的消息开始在市场上流传,但东风汽车内部人士立即进行了辟谣,称公司暂无上述计划。中国车企屡成“绯闻对象”,可见意大利政府的热情,该国政府殷切地希望中国车企来意大利建厂,能带动国内汽车产能提升、推动汽车业向电动化转型。
在意大利政府积极邀请中国车企赴意建厂的同时,Stellantis却“酸”上了。近日,Stellantis方面表示,如果中国车企在意大利建厂,可能会导致该公司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包括关闭部分工厂。“如果有人想要在意大利引入来自中国的竞争,我们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受欢迎的决定,而有人需要为此负责。”唐唯实说,引入其他车企很可能导致Stellantis在意大利的市场份额流失,销量也会受到影响,届时其在该国可能不再需要那么多工厂了。
唐唯实的这一表态,无疑再次加剧了Stellantis与意大利政府的紧张关系。而且,这种未战先怯的态度,也暴露了Stellantis在面对竞争时的狭隘和脆弱。而意大利政府对此也不予理会,仍热情地向中国车企“抛橄榄枝”。
实际上,不只是意大利,欧洲多国政府都在积极招揽中国车企在当地建厂。原本意大利积极争取的奇瑞,最终选择在西班牙与当地车企埃布罗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双方将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自由贸易区前日产工厂所在地,建立新的生产设施。日产于2021年关闭该工厂,而埃布罗于今年3月获得了该工厂的全部控制权。从2022年开始,奇瑞就表现出了对埃布罗及该工厂的兴趣,双方经过互访和沟通,最终组建合资公司。据悉,新工厂将于今年投产,预计从2027年开始在新的生产线上每年生产5万辆汽车,并计划到2029年将年产量增加到15万辆。
法国政府也在积极招揽中国车企在当地建厂。前不久,比亚迪与法国最大汽车经销商Emil Frey France宣布达成合作,双方计划在当地建立销售网络。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勒梅尔近日对此表示,如果中国电动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决定在法国设立工厂,法国将表示热烈欢迎。“法国对所有工业项目持开放态度,尤其欢迎比亚迪和中国汽车工业的到来。”勒梅尔如是说。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linbin123456本文地址:http://chenmj.com/post/99183.html发布于 06-1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政信标债网

阅读
分享